视歌网> 新闻> 策划> 浏览文章
北京城市沙盘23年首次大修 部分地方已不知是哪
0 新浪网 2013年12月12日

[摘要]经年累月的落尘,让实物模型变得很脏了,红瓦变得灰蒙蒙一片,连蓝色水系都瞧不太出来了。因此,我们才决定在今年启动一次大修。

北京城市沙盘

北京城市沙盘

  “大家眼前看到的这座模型,红的城墙、绿的砖瓦,颜色清晰可辨。这么鲜艳的颜色,我们工作人员都是第一次见呢,这全得益于最近刚给模型做了一次大修。”下个月,你若走进北京城建档案馆参观,很可能会从讲解员口中听到上面这段话。7月下旬,北京城建档案馆对老北京实物模型启动了自1996年来的首次大修。一寸寸地面清理,一点点地加固,历时两个多月,以让这座64年前的老档案露出旧颜。

  23年来首次大修

  当年建馆时,城建档案馆是作为保密单位,而非开放场所设计。直到今天,这份保密性质依然没变。与以往不同的是,作为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,城建档案馆增加了展示功能,可以让中小学生或市民来现场感受一下60年前的老北京是什么样儿,但接待能力有限,只接待有组织的预约参观。

  “实物模型也是档案的一种,是比人们普通常识中的文本档案更加立体、更有珍藏价值的档案。”谢副馆长告诉记者,保存下来的北京实物模型,可谓是一名城市记录者,对人们认识1949年的老北京城,有着许多史料意义,“惟一遗憾的是,由于多年不敢动它,使得这颗‘明珠’蒙了尘。”

  还是在1996年,档案馆曾对模型进行过局部的修复和清扫,如修补了一些起翘的木板。但20多年来,却从未进行过彻底大修。“经年累月的落尘,让实物模型变得很脏了,红瓦变得灰蒙蒙一片,连蓝色水系都瞧不太出来了。因此,我们才决定在今年启动一次大修,让‘明珠’重现光彩。”

  “修旧如旧”全靠手工完成

  和普通的工程维修相比,替实物模型做大修,可是件精细又费事的功力活。“整修这座模型,就像对待古代建筑一样,要求尊重原貌、修旧如旧。”现场密克罗的技术人员田先生告诉记者。虽然不为公众所熟知,密克罗在业界却以技术精致而闻名,2008年奥运工程展览馆中的奥运工程建筑模型中,紫禁城模型就出自这些工匠之手。

  “给这座模型‘动手术’,清理修复固然重要,可保护其原样不受损害也很关键。”田先生介绍,整个修复过程中,技术人员不能使用任何的化学类清洗剂,而是用自制的毛刷和清水,一点点地将灰尘拂去,100%的纯手工工艺。清理完毕后,工匠们还得靠手工将城楼、房屋的一些破损部位修复,用强力胶将其固定回原有的位置。

  “所以,这就需要100%的耐心和细心,精工出细活。”年约30岁出头的田先生,看上去不大,在模型修复行业却已经干了近十年。而和他一同参与模型修复的其他三位男同事,也都是有多年工作经验的老员工。“这次的模型修复太重要了,所以公司派出来的全都是功底深厚的熟练工,为了保证高质量地完成。”

  1个模块至少4张照片留底

  记者在城建档案馆的7层现场,见识了20多分钟的清理过程。田先生等四位技术人员,围坐在电梯外走廊的一张方桌上,桌子上放着一个模块。心灵手巧的四位大男孩,每人面前放着一套工具,包括自制毛刷、镊子、强力胶、湿布和一杯清水。清扫灰尘的过程并不复杂,将毛刷轻轻蘸上水,1厘米、1厘米地沿着模型上的小部件清洗,甚至连每棵仿真树木的枝杈都不能放过。清理中,若遇到有部件脱落、不牢固的情况,先用镊子将其取下来清扫干净,再用强力胶固定回原来的位置。

  整整20分钟,田先生仅仅清理了一个院落的部分围墙。不过,经过他的神奇之手,原本灰蒙蒙的院落,露出了红色的屋顶,让人眼前为之一亮。“哎哟,真好看,我在档案馆工作了这么多年,还头一次知道这儿原本是红色的。”旁边城建档案馆的工作人员都喜不自禁。

  “你现在看到的,只是修复过程的一小部分。”据田先生介绍,在动手清理之前,他们花了不少的时间,将96个模块一块一块地拆下来,并且每一块模块都用照相机拍摄4到6张的图片,以记录模块的原貌。因为,1949年的实物模型,早已找不到原始资料,只能靠着照片确认每一个局部,以保证将来组装时能和旧样貌分毫不差。

  接着,就是记者看到的清理和加固工序。造型简单的模块,两个技术人员差不多一天就能清扫完毕。但若遇到部件集中的市中心,则至少需要两到三天的时间。全部清理完毕后,对于那些缺失的部分,还要想办法修复,比如补一段城墙,补一棵小树。最后,才是整理和组装的程序。粗略估算,整个修复过程需要两个半月左右的时间。

  “环境的温度和湿度也很重要。模型修复完后,我们还准备在整个模型上方罩上一个保护罩子,以隔绝灰尘。”谢副馆长向记者补充到。

  知情的老北京,您在哪里?

  变化,是60多年来每天在北京城的各个街角上演的故事。比如,1949年,这座城市的制高点是景山,长安街也没有贯通,只是在东单到西单段比较宽敞。而如今,神州第一街已经东至通州,西达石景山,北京的外围,也正从六环走向七环时代。

  “看看60多年前的模型图,再去繁华的街道上走一圈,你立马就能很直观地感受到这些变化。这种深刻的触动,只有实物模型才能给予。”谢副馆长告诉记者,正因为如此,北京城建档案馆才会被确立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,让孩子们从小就能看到他所不了解、不认识的北京名城,培养起爱家乡、爱祖国的热情。

  不过,在每一个档案馆人的心中,一直埋藏着一个深深的遗憾:模型上的存疑点。“因为当时找到这件沙盘时,并没有相关的文字资料配套,所以很多历史上的建筑,我们已经无法准确叫出名字。尤其是二环里的老城区,部分小型建筑已经随着旧城改造而从城市版图上消失,现在就更说不清楚这些是哪儿了。”副馆长告诉记者,他们能够准确确认的,也就是如天坛、故宫(微博)这样的标志性建筑。而有些建筑,只能根据横竖坐标大概猜测。曾经,右安门附近一片米字形平房,工作人员始终无法确认。后来还是一位年长的北京老爷子告诉讲解员,这片是北京第一监狱。

  “也就是那件事,启发了我们,可以通过征集老北京人、健在的模型制造者和文保专家,请大家帮忙一起确定这些‘叫不出名’的建筑到底是什么。”谢副馆长介绍,大修工程完成后,城建档案馆也准备邀请一些文保专家、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专家、建筑学家,寻找模型制造者或者老北京人,调动众人的知识和老记忆,寻找那些已经消失的建筑、旧居的来历。

24小时-热文
关于我们- 联系我们- 法律声明- 人才招聘- 关注我们
关注我们